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关键手段,其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,降低形成风险,在多种血管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。本文系统梳理了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要点,针对不同临床场景血小板治疗应用方法进行总结,以飨读者。

图1 常用抗血小板药物药理机制
常用药物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
表1 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方法总结

适用情况
1.高危(TIA)和轻型卒中
(1)发病4.5 h以内非致残性轻型卒中的患者:阿司匹林+氯吡格雷。
(2)发病24 h内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患者/高卒中复发风险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患者:阿司匹林+氯吡格雷,21 d后改为单抗。
(3)发病24 h内高危TIA患者/非心源性轻型卒中患者:替格瑞洛+阿司匹林,21 d后改为单抗。
(4)发病72 h内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轻型卒中患者:阿司匹林+氯吡格雷,21 d后改为单抗。
2.颅内动脉狭窄
(1)发病30 d内伴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TIA/缺血性卒中患者:阿司匹林+氯吡格雷,90 d后改为单抗长期预防。
(2)发病24 h内非心源性轻型缺血性卒中/高危TIA患者伴同侧颅内动脉轻度以上狭窄:替格瑞洛+阿司匹林,30 d后改为单抗。
(3)伴有症状性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/合并2个以上危险因素患者:阿司匹林/氯吡格雷+西洛他唑。
3.动脉源性脑卒中
发病7 d内,症状性颅内外大动脉狭窄,双抗7 d。
4.主动脉弓源性脑卒中
发病6个月内,TIA或非致残性脑梗死或周围动脉栓塞患者合并主动脉弓斑块,双抗应用≤90 d后应用单抗。
5.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
阿司匹林+氯吡格雷。
6.缺血性卒中患者
具有阿司匹林抵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,采用阿司匹林+氯吡格雷,3~7 d后改用单抗。
7.合并心房颤动患者
阿司匹林+氯吡格雷/单抗。
8.血管内治疗
AIS成形或取栓后内皮损伤反复闭塞的患者/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病变的患者应用替罗非班。
9.超过24 h的急性非心源性轻型卒中
采用双抗治疗。
10.腔隙性缺血性卒中
长期单抗治疗。
11.重症或大面积脑梗死患者
抗血小板治疗。
12.小动脉闭塞性进展型AIS
采用替罗非班治疗。
13.血管内治疗
采用替罗非班治疗。
14.静脉溶栓后24 h内
采用替罗非班治疗。
参考文献
1.药物信息:吲哚布芬片,华东医药(西安)博华制药有限公司,国药准字H20051083.
2.药物信息:阿司匹林肠溶片,河南双鹤华利药业有限公司,国药准字H41024955.
3.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,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.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[J].中华神经科杂志,2022,55(10):1071-1110.DOI:10.3760/cma.j.cn113694-20220714-00548.
4.药物信息:注射用奥扎格雷钠,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,国药准字H20033991.
5.中国卒中学会,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,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. 替罗非班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[J]. 中国卒中杂志, 2019, 14(10): 1034-1044.
6.N Engl J Med. 2024 Sep 5;391(9):810-820. doi: 10.1056/NEJMoa2314779.Adjunctive Intravenous Argatroban or Eptifibatide for Ischemic Stroke
7.药物信息:硫酸氢氯吡格雷片,国药准字J20150111,最新修订日期2015/08/18
声明: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或立场。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、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。
下一篇:没有了